您好,欢迎来到35目录网!网站收录,值得选择!

广告位招租 成人抖阴 谷歌镜像 Google学术镜像 炽狮短网址
当前位置:35目录网 » 站长资讯 » 房产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潮汕传统家具 潮汕特色的风俗习惯

来源:网络转载 浏览:32910次 时间:2022-10-19

一、冬节

冬节即是二十四节候中的冬至,时逢农事空隙,一年将尽,因此也称小过年。旧俗冬节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圆,以表示大团圆。另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吃上“冬节丸”便长一岁)、上坟扫墓等(清明行“过春纸”,冬至行“过冬纸”)。

二、劳热

“劳热 ”民俗起源于潮州人民对土地的无比崇拜,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土地之神,古人称之为“社”,潮州人则将其称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铺、家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庄也可以见到)。

“劳热”这一民俗活动在潮州传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三、潮汕婚俗

潮汕婚俗旧时较注重“明媒正聘”。其礼俗虽各地繁简有异,但较一致的提法和仪礼是:提亲、合婚、定亲、行聘、请期、迎亲,俗称“六礼”。也有将其概括成“四礼”:文定、请期、送聘、迎娶。

新娘在新婚的第三天要举行“开井”、“舂米头”、“搅泔”等仪式;满十二天或满四个月要行“归宁”礼——“返厝”。头、二“返厝”,新娘在娘家炊烟起时返回,“三返厝”方可在娘家过夜。

四、吊灯习俗

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五、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成人礼习俗,15岁(虚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凡是有15岁的男、女孩子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雄鸡、鸭、猪肉)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从此可以走出花园。

传统的潮汕民居有什么特色?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很多,且都用生动形象的名称来命名,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

一,四点金:“四点金”是潮俗独特的村居,是一种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而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房间,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一间作为些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边为大厅,两边各有一个大房。“四点金”的构筑还有多种: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称会”;前后房都带八尺房和厝手房的,则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如果有“四点金”外围建一圈房屋,则谓之“四点金加厝包”。旧时只有殷富显达的家庭才能建造。

二、下山虎:“下山虎”房屋的建筑在潮汕农村中较为普遍。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少了两个前房,其余基本一样。“下山虎”因为门路出入不同,顺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通常中间不开大门而只开两边门的称为“龙虎门”,也有既开正门又开两边门的。整座格局形成前低后高,因此得名。

三、四马拖车:“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落’是潮汕方言,即进的意思。第一进有凹形门厅,俗称‘门楼肚’。一进与二进间,有天井及左右两道通廊。过了天井便是二进,二进有面阔二间的大厅,两边各有一间房子称为‘大房’。二进和三进中间也有天井,三进的结构与二进相同,只是三进的大厅后面隔开一块狭长的暗间,称作‘后库’。后包指三进后面的一列房子。整个建筑格局就像一驾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子,故名‘四马拖车’”。“四马拖车”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有它特殊功能。头进的‘反照’是为了遮挡路人和客人的视线,不致使屋里一览无遗。长辈们重要的会见和议事则在二进和三进的大厅进行。三进的大厅还设置祖龛供奉祖宗灵位。逢年过节、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国,就要开龛门祭拜抑或向祖宗“告别”;家人做了伤风败俗的事要绳之以家法,也要开龛焚香,让他在祖宗面前请罪。后库则是供粉丧事时停放棺柩的地方。家中遇上办喜事,则各进大厅的禅门洞开。办丧事时更为隆重,不单要卸下“反照”,还要卸下各进的禅门。所有天井架上地板,天井的上空撑起帐篷。这样一来。一、二、三进形成了一个宽敞的大空间,便于进行各种活动。“四马拖车”规模庞大,为大官宦、大富豪人家所建。现存较完整的“四马拖车”如澄海县隆都镇的“慈黉爷故居”。

无论是“四点金”还是“下山虎”,潮汕民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其注重装饰,故有“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

潮汕传统节日的习俗都有哪些?

  潮汕传统节日

  时年八节

  潮汕地区有句话叫:“过日子,勿忘时年八节。 ”潮汕地区“岁时节日”的各种活动,世代沿袭相传,蔚然为俗。或纪念,或寓意,或祈福,富有民俗蕴义。潮汕人多于这些节日回家与亲友团聚,增进彼此大锣鼓 嵌瓷 工夫茶 烧瓷的情感和凝聚力。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日,为新岁之首,在潮汕地区,过年一般要热闹四、五天。春节当晚,大街小巷,家家产户贴春联,张灯结彩。吃团圆饭。春节一早,大人携小孩子带上一对或二对生柑(称“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互敬如意。春节的文娱活动有英歌舞、营大锣鼓、擎大标、布马舞、舞龙、狮、鲤鱼等。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俗称“灯节”,潮汕人叫“正月半”,历来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说。当天家家户户门楣上都要插上榕叶、竹枝,以保平安;庆元宵的节目主要有:营老爷、赏花灯、添灯、猜灯谜、抛钱掷弥勒佛等。

  清明节

  清明节在潮汕各地上坟扫墓的习俗十分盛行,扫墓俗“过纸”。旧时要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用红漆油出新石碑号,并在墓碑及墓堆上挂黄白两色纸条,举行祭礼。

  端午节

  潮汕人称端午节为“五月节”,潮汕赛龙舟分“真龙”和“假龙”两种。在包粽方面则有“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气象谚语,潮汕人家,端午要在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悬挂一束束用“红头绳”系扎着的艾草、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共合为五种称“五瑞”。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施孤”、“鬼节”,也叫“盂兰胜会”。“施姑”当天,潮州人或以村为单位搭台“施孤”,或在自家门口摆上祭品、钱纸,祭毕烧钱纸、撒白米于地上,焚香祷祝,并把香插在房前屋后的地上。

  中秋节

  俗称“八月半”,主要节目有:1.芋头祭祖。潮汕有句俗谚:“河溪对嘴,芋食到畏。”;2.拜月娘,多数人家会在中秋前一个月精心制作工艺品用以拜月,拜月当晚必不可少的物品还有如八仙桌、“(八仙)宝仔”、大香、各类水果、馅饼等,拜月者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3.烧塔。这些节目的每一个元素几乎与潮汕人的抗元历史有关(传递信息)

  冬节

  冬节即是二十四节候中的冬至,时逢农事空隙,一年将尽,因此也称小过年。旧俗冬节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圆,以表示大团圆。另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吃上“冬节丸”便长一岁)、上坟扫墓等(清明行“过春纸”,冬至行“过冬纸”)

  除夕

  潮汕人称之为“年夜”或“大年三十”。年夜节日活动是从祭祀祖先开始的,下午,一家老少理发沐浴换新衣,然后开始祭祖。祭品和仪式,祭过祖先,把大门、厅门、房门的旧对联都撕下来,贴上新春联。而后有“围炉”吃团年饭、给压岁钱(又叫“压腰”)。和守岁诸环节。

  劳热

  “劳热 ”民俗起源于潮州人民对土地的无比崇拜,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土地之神,古人称之为“社”,潮州人则将其称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铺、家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庄也可以见到),“劳热”这一民俗活动在潮州传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吊灯习俗

  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吊灯习俗

  出花园

  “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成人礼习俗,15岁(虚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凡是有15岁的男、女孩子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雄鸡、鸭、猪肉)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从此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工夫茶 烧瓷 花灯

  传说记载:“出花园”中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于明嘉靖年间潮州府状元林大钦有关。

潮汕人过年的习俗有什么

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日,为新岁之首,在潮汕地区,过年一般要热闹四、五天。春节当晚,大街小巷,家家产户贴春联,张灯结彩。吃团圆饭。

春节一早,大人携小孩子带上一对或二对生柑(称“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互敬如意。春节的文娱活动有英歌舞、营大锣鼓、擎大标、布马舞、舞龙、狮、鲤鱼等。

潮汕地区“岁时节日”的各种活动,世代沿袭相传,蔚然为俗。或纪念,或寓意,或祈福,富有民俗蕴义。潮汕人多于这些节日回家与亲友团聚,增进彼此的情感和凝聚力。

扩展资料

潮汕其他过节习俗:中秋节

中秋节俗称“八月半”,主要节目有:芋头祭祖。潮汕有句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畏。”拜月娘,多数人家会在中秋前一个月精心制作工艺品用以拜月,拜月当晚必不可少的物品还有如八仙桌、“(八仙)宝仔”、大香、各类水果、馅饼等。

拜月者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烧塔。这些节目的每一个元素几乎与潮汕人的抗元历史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潮汕

潮汕民风民俗

1、功夫茶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

2、剃胎发

在潮汕大部分地方,婴儿出生满月时,长辈要为其剃胎发。也有些地方是在婴儿出生12日时进行。新生儿的第一次剃头历来被看做是一件喜事,剃了娘胎里带出来的胎毛,终于可以“从头开始,重新做人”了,因而剃胎发的仪式严肃而隆重,讲究一定的规矩。

3、七样菜

七样菜是潮汕民间颇具特色的一种食俗,这种用七种不同品种的蔬菜煮成的菜肴,有“新春发大财”的寓意。虽然味道比较怪,但主要是为了过年图个吉利头。

4、打油火

“打油火”是潮汕入厝的一种风俗,建了新宅,入宅居住,主人必须请师公来屋内做法一次,驱去室内邪煞之物,以求合家居住平安。这是潮汕乡下入厝的驱鬼仪式,俗称“打油火”。

5、出花园

出花园是指当男女孩长到15岁时,便接受这样一种仪式的洗礼。关于“出花园”一语的由来,普遍认为未成年的孩子在一个五彩缤纷的花园里,直至15岁到来,宣告童年时代向另外一个时代的转变,所以要从“花园”中踏出,走向成年的门槛,从此要对自己,对社会负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潮汕

潮汕的传统文化

1、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

2、中国瓷都

中国瓷都指的是潮州,广东辖下地级市,位于广东东部,东与福建省接壤。潮州是粤东地区的文化中心,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城市的荣誉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红军茶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瓷都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国家日用陶瓷特色产业基地、中国著名侨乡、中国潮州菜之乡、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陶瓷出口基地、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

3、潮剧

潮剧为广东四大剧种之一,被称为“南国鲜花”,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汕音乐等,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具有浓郁的民俗色彩。

4、潮汕话

潮语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古语义多等,潮语仍保留着八音拼读的语音系统,潮汕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汕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著。

5、潮绣

潮绣属于广东刺绣。传说潮绣创始于少数民族(黎族)其与黎族织锦同源,潮绣有着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构图饱满均衡,针法繁多,纹理清晰,金银线镶,托地垫高,色彩浓艳,装饰性强,尤以富有浮雕效果的垫高绣法独异于其它绣法,此外,以金碧、粗犷、雄浑的垫凸浮雕效果的钉金绣也尤为人所瞩目,宜于庙堂会所装饰和喜庆之用。

参考资料:潮汕文化-百度百科

求潮汕传统习俗!!!!!!!!!

  潮汕文化的形成

  【历程】:

  潮汕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潮汕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其历程如下:

  距今8000年以上,4000余年间,本地原住民创造的新石器文化,可以归属于长江下游以太湖为中心的东南文化区。

  距今约3400~2900年(相当于商代中后期到西周前期)出现的浮滨文化中,明显含有中原商文化的因素。但是这种因素已经融合于土著文化,发生了变异,仍然是一种面貌独特的土著文化。

  距今2700~2200年(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潮汕考古遗址中,南越族特有的夔纹陶器已大量出现,说明在这段时间里,南越文化以很强劲的势头渗入本地,并改变了土著文化的面貌。

  一直到秦汉以后,汉文化才对本地区有所影响。然而,即使到汉代,这种影响也还是通过南越间接传入的。而且在这一时期,本地区文化的汉化程度,也远远不及珠江三角洲地区。

  晋唐时期,中华主流文化在本地区的影响逐渐扩大。这一时期主流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的交流融合,但本地土著在仍以十分强劲的力量与中原移民对抗。陈元光平定泉潮间蛮僚啸乱、韩愈谪任潮州刺史,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其中韩愈贬潮后兴办乡校,开始向社会中下层普及儒家文化,转变潮州社会风气。

  宋元时期,大量移民入潮,闽文化北来,使潮汕地区全面开发,是潮汕文化形成的重要环节。在这个时期汉文化已经成为本地主流文化,但土著民族还有相当大的势力。

  明清时期的海防政策,对潮汕文化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最终形成有鲜明特征的潮汕民系文化。

  汕头开埠(1860)以后,由于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潮汕文化有了一些新的发展。

  【成因】:

  独特、略为封闭的自然地理区域是“酿造”潮汕这个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社会文化区域的成因之一,加上中州人口逐渐南徙和历代官员相继贬谪,中原文化和本土文化逐步交融,从而形成了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的潮汕文化。因此潮汕文化既有地域性的特征,也有民系性的特点。

  本文来自: 潮人社区—中国潮汕论坛http://www.cr668.cn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cr668.cn/thread-679-1-3.html

  潮汕风俗的特点

  潮汕地区有两个主要民系,一是原称的福佬人,一是客家人。两个民系主要以语言的不同相区别;前者讲福佬话,今多称作潮州话,居民多居北部山区、半山区,与讲客家话的兴梅地区为邻。

  两个民系关系密切,有许多因素使这两个民系风俗习性既相异又有共同特点。因素有六:一、长期同是辖属于一个行政区。清雍正乾隆以前,兴梅地区多数地方同为潮州辖属;20世纪上半叶,兴梅地区以至海陆丰,同为粤东行署区或汕头专署区辖属。二、山水相连,道路相接。三、同是中原移民,先来慢到,同传中原文化。四、先民土著同是畲、瑶、俚、疍。历经整合,多已难分彼此。五、同是侨乡,受海洋文化影响。六、当代同受现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全面剧烈冲击。上述六点是构成共同点的基本因素。然而“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所处自然环境差异、语言沟通差异、文化积习差异,又形成各自个性,即各具特点。

  两个民系以及现存的少量畲民、疍民的风俗习性,都具共同的总特点:多元融合,丰富多彩。其具体特点有三:

  (一) 历史传统与现代风尚并行——古老而新生

  观念:“忠孝仁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以及民俗的“人死留名、虎死留皮”、“老实总久在”等在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古训;民国时期的“天下为公”、“礼义廉耻”;社会主义时期的忠党爱国、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忘我献身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当前转轨社会新历史时期出现的恢复强调个性解放、个人价值、“敢拼就会赢”、义利统一、弘扬爱心等观念并行,只要在行为上不触犯法律,都在人们的脑屏里“八仙过海、天马行空”,而在行为上有益于世的,会受到赞扬奖励,以资倡导,欲蔚成精神文明。

  语言:如白话文白话诗倡行近百年、古文旧体诗并不消失一样,日常用语中,旧辞汇新术语、摩登话老俗语并行。春节拜年,“请槟榔大吉”、“恭喜发财”、“新年高升”、“新年大吉”、“同同同同”,与“新年快乐”、“合家欢乐”、“新年OK”、“good,year”并行。另,语音上,方言语音与普通话(国语)并行,并夹杂少数外来词汇语音。

  服饰妆扮:T恤牛仔、斜襟对胸、西装革履、长衫短褂、橄榄鸭舌、喇叭超长、百褶超短、金戒项链、脚环手环,马尾龟鬃、秃头茂发、企领无领、红唇粉面、文身耸鼻、画眉割目……并存。古今中外,百花齐放。

  饮食:中餐、西餐,汉堡包、红桃粿,卤鹅、北京烤鸭,咖啡、可可、工夫茶……并存。

  住房:钢骨水泥大厦、三合土“四点金”,别墅、篷棚屋……并存。

  行(外出):坐飞机,看日历;驶汽车,拜土地;

  医疗:中医西医、中药西药,中西结合,打针、B超、青草药……并存。

  用物:煤气管道、节煤炉、柴草灶……并存。结论:古老而又新生。

  (二) 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交汇——既保守又开放

  潮汕依山面海,僻居一隅,俗称“省尾国角”,古为罪官囚徒流放之地,与中原交通不便,中原移民到此,少与黄河、长江文化发达之区交流,反而保留许多古中原文化,如潮汕方言保留许多古汉语,但潮汕面向海洋,海外交往较多,相对于内陆,却又是开放较早之区,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在这里有更多的碰撞交汇融合。

  语言:保留大量古汉语词汇。古汉语词如:目(眼睛),走(行、跑),企(站立)糜(粥),箸(筷子),揽(搂),困(睡),肥(胖),青盲(瞎子),倞(强,聪明能干), (饱),辚(车轮、辇),其他如欲、勿、目汁、伊人、鼑、抓、捾……

  保留古汉语8个声调,即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今普通话,只有4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用普通话朗诵古诗,不及用潮音朗诵之多合韵。

  潮汕语词音调,保留大量古汉语词并完全保留8声调,但潮州话又是发展和开放的。其先民在南徙定居过程中,接纳了各地的方言词汇和语言,包括原来土著语词语音,形成了潮汕方言方音,同时又接纳了一些从海外传入的外来词。特别是清代以来,过洋或到东南沿海各地谋生、做生意者甚多,传入了一些外来语,有的约定俗成,成为熟语。如:鸭片(英语Opium),摩托(英语Motor),咖啡(英语Coffee),咖喱(英语Curry),恤衫(英语Shirt),沙发(英语Sofa),雪茄(英语Cigar),牙力(英语Glass),酒巴(英语Bar),基罗(英语Kiolgram),罗的(英语),纱笼(星马语Saromg),沽里(星马语Kuli),把家车(星马语Pakai),须甲(星马语Su-Kha),“哥枥”(Gaoleh包菜,也是外来语,未考来自何方),巴图鲁(满语。原是清廷赐给有功勇士称号,在潮汕则喻作粗鲁无文化之人。),红毛灰(水泥,自创词),火水油(火油、自创词),含巴浪(粤语),阳扮仔(洋盘仔,上海话转音)。

  上述只是从语言上举证海洋文化传入,融会成潮语的一部分。它如物质的传入,上述语词已提到一部分,又好从南洋传入的条格浴布、通帽、布凉椅等等用物、食物、建筑材料,同内陆本土的同类项物品,交汇成一种地方物质文化。

  再举个例:内陆本土居民守土观念家庭观念甚强,如“父母在,不远游”、“在家千日好,出外朝朝难”等古训都曾经长期支持着潮人守土安身,但在海洋文化的冲击下和谋生的需要,也一批一批陆续不断地向外迁徙。近年改革开放,成立汕头经济特区,内陆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全面冲击,新文化、新思潮,形成新社会风气与传统文化正在交汇融合。

  结论:既保守又开放。

  (三) 福佬与客家相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潮汕县县有客,只有澄海无客”。潮汕地区的北部,如揭西、揭东、普宁、惠来、饶平诸县(市)的上半部多讲客语,由于与讲福佬话居民关系更为密切,形成了被称为“半山客”的地带,风俗更为接近或相同。如原产生于讲客语地区的揭西县河婆镇的三山神“三山国王”,后来成为整个粤东至海外移民共同崇奉的地方保护神;而从福建传入先在潮汕沿海流播的海上保护神妈祖(天后),也成为这一地区沿海沿江居民的共同保护神。南宁末代帝王过潮州,文天祥、陆秀夫勤王护驾,人们出于民族感情,崇敬帝王和民族英雄,产生许多宁帝昺和文陆二相传说,并有一些共同的崇奉活动,如潮阳市之祭大元帅坟,揭西县客语区五经富之祭张陆度宁将亡魂,都是同出一源的共同信仰崇拜。“出花园”是粤东地区潮客共同特有的一种人礼,只是“出花园”少男少女的年龄有别(潮语区15岁,客语区16岁)和具体仪式有所不同而已。究竟源于何区何时,当代有关记载未能考述,仅见清《南澳县志》载,南澳同知温应广《南澳竹枝词》有“出花园”一首:“花开花落漫同论,雨露栽培在本根,预卜春风红杏好,一枝今已出花园”。不管“出花园”之俗始于哪一民系,共有之俗,说明是互染而成的。饮食物之牛肉丸、鱼丸、工夫茶潮客均有,鱼丸应是滨海之潮语区先有,工夫茶是潮语区最普通,此两种应是潮语区影响客语区,牛肉丸则难猜断。秫米红酒、米(米呈)客语区产质优而著名,应是影响潮语区的。这些虽未有文献可考证,然大同小异正说互染所致。土楼圆寨和半圆围龙屋是闽西南、兴梅及潮州饶平北部客语区的主要村寨住宅形式,潮语区之潮安凤凰、铁铺、磷溪、官塘、澄海之莲华诸镇,也有土楼寨,这显然是从客语区传来的。

  上述诸例,说明潮客两民系民俗之相染。

  至于畲民、疍户,前者自唐代以后,历经剿抚,散处各地,不认其为畲族,多已难觅其祖迹;疍户自明以后,历经迁处内陆,其语言风俗,多与潮客居民融为一体,风俗同样相染趋于一致。即使是当代依民族政策而确认之潮安凤凰山区之五处畲族村落二三千人口,近客语区的基本讲客家话,近潮语区的基本讲潮州活,能讲少量畲语的,也仅是少数老人;风俗则除春节崇奉狗头王公和举行招兵节外,大多趋同。饶平柘林疍民,自1956年已全部上陆住西澳。这支疍民,是清末从珠江口移来的,讲粤语并非先民土著,今风俗也多从当地之俗。畲、疍与潮客语言风俗之互染,皆同一现象。

  结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上述三方面特点,归结成一个总特点:多元融合,丰富多彩。

  本文来自: 潮人社区—中国潮汕论坛http://www.cr668.cn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cr668.cn/thread-793-1-2.html

潮汕人给人的感觉是什麼?他们有什麼性格特点?

潮汕人团结,讲义气,宗族观念很强。潮汕地区计划生育很差,可是一家有几个小孩却让潮汕的小孩从小学会与人分享。团结。注重亲戚朋友,宗族关系。尊老爱幼。一个众所周知的优势就是潮汕人的团结与他们特有的相互认同的人际关系,这个优势是其他地方的人无法比拟的。走到哪里,只要你说一句"胶己人"(潮汕话自己人的意思),没有不帮忙的。批发渠道很多是潮汕系,零售渠道大多也是潮汕系,他们彼此对潮汕人的认同感强,互相帮衬,互通有无,共同发财,总是能拿到最便宜的货源,开店赚钱比其他的地方人更容易一些.

潮汕人有志气,不甘人后,拼搏,能吃苦,想出人头地。勤劳的人是能得到人的尊重的,这点在哪儿都不会错.几百年前潮汕的祖先坐着红头船从庄林港出发,漂洋过海,在海外历经千辛万苦,白手起家。才有了今天我们潮汕人在海外的地位 .

潮汕人务实,大胆,敢为天下先。在各大学里的学生,潮汕人往往是比较有个性,特立独行的,最少书呆子气息的那些人。不拘一格,敢做别人不敢多的事。大家有没听过一句话叫“刘项原来不读书”,刘邦和项羽没有那么多书呆子气,所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对他们没有一点用,所以他们敢揭竿而起。当时刘邦在做泗水亭长的时候,其实萧何和曹参官更大,更有文化,更适合做起义军的首领,可是他们是读书人,他们不敢,所以才把刘邦推到首领的位置。

潮汕人不忘本,潮汕人较团结,潮汕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的人生态度等等,这一切都令潮汕人在广东人里面独树一枝,让人刮目相看。。 而且他们大多心系家乡,很多人出去发了财但不忘本,还是讲潮汕话,回来支持家乡建设。 这从小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潮汕年轻人。

潮汕人很传统。大家都说潮汕的男人大男人主义。这却被我看成是潮汕多富豪的一个原因。大男人主义,恰恰说明了潮汕男人像个男子汉,并不是说看不起女人或者三妻四妾(大家去调查,潮汕地区的离婚率几乎是全国最低的,潮汕男人是最传统的男人)而是说潮汕男人一肩挑起了一切,挑起了外面所有的压力。他挑起一个家,他孝敬老人,关爱小孩。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男人更像男人,女人才会更像女人,没有热血男儿,那会有柔情似水的女人。要不上帝干吗要安排有男人又有女人。潮汕女人是最传统的女人,许多学者和外地人都说,潮汕地区的女人是最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女性,是东方女性的典型代表。



35目录网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联系邮箱:tsk@qq.com

推荐站点

  • 站长资源平台站长资源平台

    2898站长资源平台作为最全面的站长资源服务平台,致力于为广大站长和网站运营人员提供包含了友链交换、站长资讯、友情链接、网站交易、免费流量交换、站长工具、网站资源交换、软文投稿、软文推广等各个领域,是站长最好的选择

    www.2898.com
  • 落伍者落伍者

    落伍者创办于2001年,系国内历史最悠久的互联网创业者交流平台。

    https://www.im286.net
  • 域名交易平台域名交易平台

    域名交易平台立足于打造一个以域名交易为核心,域名拍卖、域名竞价、域名经纪中介交易为主要交易方式的域名买卖平台,并提供域名抢注、域名展示页等辅助工具及应用,并成功为CCTV、苏宁、微软、百度Baidu、新浪SINA、QIHU 360、腾讯QQ等多家企业买回域名。

    https://www.ename.com
  • 爱名网爱名网

    爱名网22.CN为顶级域名、商标、SSL证书、云计算的注册与中介交易服务提供商,提供域名注册、商标查询、https申请;商标域名中介交易与拍卖、云主机与SSL服务器证书申请的企业互联网+云计算服务门户。

    https://www.22.cn
  • A5创业网A5创业网

    A5创业网是面向互联网创业者的创业创新服务平台,提供全方位的创业资讯以及创业实战经验,推荐前沿创业项目。A5创业网全力支持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

    www.admi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