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影网讯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厚的影视文化资源,也是中国影视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域之一。2019年,长三角电影发行放映联盟落地,成功搭建了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全方位的合作框架。今年“一带一路”电影周首次走进长三角,让更多观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光影魅力。在过去的两年间,类似的合作成果不胜枚举,在下午举办的长三角电影合作论坛上,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影视企业代表交流经验,展望未来,为长三角电影深度联动出谋划策。
大浪淘沙 抓住“后疫情”机遇
去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之下,全国影院停业长达六个月之久,给国内电影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面对困境,长三角地区影院积极开展自救,2020年长三角累计电影票房达到了52亿元,占全国票房的四分之一,成为了中国电影产业强势复苏的区域市场之一。
富海芳讲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浙江星光影视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星光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电影放映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富海芳认为,长三角市场的快速复苏首先要归功于中国电影人众志成城、积极乐观的决心,“那个时候网上网下都很热闹,大家相互鼓劲打气,给了我们很多信心。”此外,防控措施的及时到位,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以及各院线的主动自救也功不可没,也促使“观众放心、安心地重新走近熟悉的电影院里。”他尤为感激那些在特殊时期愿意上档的影片方。
黄斌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副总经理、江苏幸福蓝海影院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斌则表示,疫情带来的这场“危机”,反而坚定了大家对电影市场长期看好的信心。他透露,尽管在疫情冲击之下,江苏省内确实有个别影院关门歇业,但与此同时,2020年江苏省内影院总量还是保持了增长态势,“2019年疫情之前大概有930多家影院,到2020年底,这个数字超过了1000家,大家对整个市场是长期看好的,电影市场发展也是向好的趋势。”
王奂沃思达中国集团执行总裁、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副会长王奂则以“大浪淘沙”来形容疫情给整个行业带来的改变,“前些年出现投资过热的时候,一批不太规范的经营者涌了进来,而现在投资过热的浪潮退去,坚守下来的人,都是有着英雄主义色彩的。”王奂表示,在后疫情时代,他们会更加专注于中国电影市场的投入,“我们说在三四年前,当资本涌入的时候,我们投入的10块钱相当于现在1块钱,我们现在的投入可能达到以前10倍的效用,我相信这些英雄主义者、长期主义者是能够把这个行业变得更加繁荣。”
郑开颜宁波市电影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郑开颜则表示,这场疫情让长三角的电影人更加明白和珍惜抱团取暖的意义,加速推动了长三角电影行业的深度合作。“在应对这场危机中,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主动分享经验,互通信息,让我们受益匪浅。”
统一机制 挖掘市场多样性
从共同抗击疫情影响,到“一带一路”电影周的展映合作,长三角电影合作已摸索出一些成功经验和模式,但在统一机制和细分市场上,仍留有许多空间和潜力尚待挖掘。对此,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理事夏纯仁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尽快建立协调机制,尤其是面对重大公共事件,能及时互通信息,分享经验,统一决策;第二,打造长三角地区的电影资源共享平台,形成一体化产业群。他表示,长三角三省一市各自拥有得天独厚的影视资源和产业优势,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差异性和多样性。
张江林苏州电影业协会监事长、执行会长张江林对此也表示了赞同,他认为长三角电影合作在细分市场上还大有可为,比如沪剧电影《挑山女人》就曾在长三角地区获得了不俗的票房表现,“类似的戏曲电影、动画电影、儿童电影,这种分行业、分类别的专业化影院或者是专业化院线的推广,是很有潜力和市场的。下一步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把资源整合起来,合理地配置,更好地推动。”
郑开颜则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表达了对长三角电影合作的愿景。她表示宁波就是一座有着深厚电影文化和独特风貌的城市。“宁波,山海相望,景色非常美。现代城市和传统的街道又是相互呼应,这些给影视剧组带来了非常多的场景选择。你只要拿着剧本来,提供你的需求,我们会全方位为你服务。”
黄斌则提到,江苏的地缘和人口优势为长三角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他表示,江苏人口基数大,“早年间蝉联过很多年全国票房冠军”,高学历年轻人口的占比也相当高,“他们有活力,消费意愿强,是电影市场的主力。”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江苏也正在大力推进乡镇影院,“目前全省1000多家影院里面有300多家在镇上,而像苏州基本上所有的乡镇都有影院了,有的乡镇的票房比城市还高。”
王奂则表示,长三角拥有最优质的观影土壤和最热情的观影人群,应当在影院经营的差异化上有所突破。他表示,国际上很多院线已经不再把电影放映当成单一的经营模式,“他们讨论更多的是卖品,比如怎么样去做餐饮的服务、衍生品的销售,包括其它多样化的经营。”
放眼未来 打造人才培养体系
富海芳表示,长三角电影行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职业化和系统化的人才依然缺少。他认为的职业化人才就是“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做精”,“这和生产手表一样的,如果零部件做不出来,依然是没用的。”而对系统性人才的培养,这需要更宽广的视野,“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吸取西方的经验,一定是水土不服,我们需要全面的、系统性的人才,把中国电影如何做大做强的深层次理论搞清楚讲明白。”他还提到,系统性人才的培养必须包括项目开发、市场营销、创新模式和高新技术等方面。
张江林也分享了苏州在动画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他呼吁长三角影视行业应当尽快建立统一的规范,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同时防止不正当的恶性竞争。
郑开颜则表示,当前的电影人才培养体系里,专业的市场经营人才培养依然薄弱。“现在互联网一来,不需要所谓的营销推广了,大家就只关注这些平台怎么打分。实际上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我觉得互联网只不过是一个渠道,一个平台,而不能替代其它的市场推广。”她表示,未来的市场经营人才必须要有创新性的眼光和能力。
王奂则把视角放大到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他表示改革开放的坚持和深化,当下越来越多的海外影视公司前来中国开设办事处,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契机,国内稳定的政策土壤和长三角地区发达的文化经济,对国际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